3D打印,是增材制造的簡稱,它的核心是數字化、智能化制造與材料科學的結合。與傳統的對原材料進行切削的減材制造方法相反,3D打印的過程就像用磚頭砌墻,一層一層的增加材料,最終形成的。

近日,數有幾幢使用3D打印技術成就的建筑物亮相蘇州工業園區。建筑物墻體由大型3D打印機噴繪而成,使用的“油墨”就是由少量鋼筋、水泥和建筑垃圾制成。據了解,3D打印建筑最大的好處是節能環保。
當前我國3D打印產業處于起步階段,成立技術創新聯盟,統籌3D打印領域的創新資源,通過技術標準推廣應用、知識產權保護、信息設備共享等協同創新機制,圍繞創新鏈,擴展產業鏈,培育服務鏈,創造3D打印產業的中國品牌。
3D打印,是增材制造的簡稱,它的核心是數字化、智能化制造與材料科學的結合。與傳統的對原材料進行切削的減材制造方法相反,3D打印的過程就像用磚頭砌墻,一層一層的增加材料,最終形成的。《第三次工業革命》作者杰里米·里夫金曾表示,以3D打印技術為代表的數字化制造技術,是引發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關鍵因素。
全球知名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預測,到2025年,排名第一的移動互聯網市場潛力是3.7萬億至10.8萬億美元,排名第九的3D打印則為0.2萬億至0.6萬億美元。由此可見,3D打印技術對未來產業發展的影響難以估量。僅以中國市場為例,預計未來幾年內,市場份額將從10億元人民幣增至百億。此外,3D打印采用“加式制造”方式,不會產生廢料,因此,所需原材料只有傳統生產方式的10%,能源消耗也低于傳統方式。這種特殊的生產方式在降低成本的同時,很有可能改變人們的就業和創業方式。不可否認,3D打印是一項很有潛在發展的價值技術,但在不加批判的積極支持背后,要實現3D打印的所有潛在價值依然需要解決一些問題。來自英國《建筑評論》的一篇文章指出,從使用的材料、能源及資源、供應鏈來看,3D打印技術所產生的影響確實存在值得批判的合適理由,明確當前生產體系可能有助于明白如何將當前3D打印生產體系發展成人類夢寐以求的能循環使用的生態系統。
雖然3D打印已在許多訂制化服務中得到應用,比如醫療、工業模型等領域,但是并沒有實現規模化生產,只是在小市場得到流通,工業產值有限。3D打印在短期內可能取得的市場規模與傳統制造而談,仍是微不足道,但業界依然認為3D打印將從制造方式引領新一輪產業變革,或將改變世界。